另一份生态环境标准草案已送交二审。法律聚焦生态环境等重要问题-新京报
我国第二部法律《生态环境法》立法进程出现新动向,该法以该法命名。近日,生态环境法第二部分,即污染防治部分草案、法律责任及附则部分草案重新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有五份生态环境法规草案。草案完成后,于今年4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9月,共送复审三稿:总则、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根据党中央、常委会决定的生态环境标准征集工作规定,经在对守则草案进行第一次审查时,它将分为几个单元,分别进行审查、修订和完善。然后,将拆分的草稿重新组合成完整的代码草稿,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总体审查。纠正大气污染防治不足,强化水污染防治监管。 《污染防治工程》第二次修订草案在结构上分为九个小节,是草案中规定最多的章节。污染防治规划二审稿丰富了污染防治工作总体要求,增加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公众健康的内容。同时,与污染防治相关的制度法规也不断完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人民健康,保护蓝天是当务之急优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污染防治工程第二次修订草案》包括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标准、加强大货车大气污染防治、加强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等措施。近年来,日本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发生明显变化,移动污染源已成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 《污染防治规划二稿》将适应当前污染防治新形势,加强对汽车、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铁路机车、发动机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进一步强化移动污染源排放监管有效性。污染防治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工程》进一步细化了水污染防治相关规定,增加了开展地下水条件研究评估的相关规定,船舶入河水污染防治管理不断加强。同时,污染防治工程二审稿提出,提高内河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加强港口、修船厂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确保船舶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新条例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多方提出扩大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资金保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l 农业面源污染。对此,污染防治草案第二工作稿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处理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增加了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和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科学处置的规定。解决各方关心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问题。 《意见》指出,污染防治草案二次修订草案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统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固体废物集中运输和处置。增加规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业固体废物中有毒危险物质含量控制标准。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丢弃、倾倒、堆放建筑垃圾。此外,污染防治草案二次修订草案进一步强化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落实比例处罚原则,优化调整相关罚款规定。法律责任及补充规定二审稿进一步落实处罚比例原则,优化调整罚款相关规定,增加了较高罚款、较轻罚款、没有处罚。同时明确,对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的违法行为,适用五年行政处罚责任期。此外,法律责任及补充规定二审稿在总结执法实践后,区分了各类违法主体和违法情形,调整了处罚的计算依据。针对行政处罚规定,对舆论较为激烈的多篇条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生态环境领域的单行法律制定和修改时间不同,一些处罚规定差异较大。关于责任和时限的第二次审查草案对类似犯罪的责任进行了额外的调整。同时,根据一般规定的审核,进行动态调整。适当强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法律责任。新京报记者 吴伟 主编 张雷 编辑 张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