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

本周碳讯:COP30将如何“落地”(碳讯第171期) — 新京报

一、双碳动态 一、政策公告 1、国务院总局: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核电、水电、省际直流输电等项目。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文件要求,铁路、核电、水力发电、州际/区域直流输电线路、油气管道、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供水等须经国家审批(核准)并具有一定效益的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表)中具体论证和说明私募股权参与的可行性。推动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并确定具体项目投资比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民营企业参与意愿及相关政策要求而定。符合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比例可超过10%。零碳解读:这标志着传统上由国有资本主导的重点能源领域正式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从“可以参与”走向“必须参与”,政策的刚性和可操作性显着加强。 2、国务院报业网发表《中国实现最大限度碳中和的行动》白皮书。 1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实现最大限度碳中和的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方始终信守诺言,也确实兑现了。中国达到碳达峰、宣布碳中和的五年来,牢固树立并践行清洁能源理念。泰尔和郁郁葱葱的山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采取有力行动、做出重大努力,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果。构建了全球最系统、最全面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实现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贡献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新鲜绿地面积,成为全球能源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探索了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零碳解读:新碳达峰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人类拥有共同的未来。推动碳峰值和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碳排放强度削减,实现碳峰值迈向碳中和的目标,但这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这是多边主义的实践典范,彰显了中国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二、行业趋势 3、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461万千瓦,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零碳解读:海上风电行业目前正在全国培育30家新型专业化“小巨人”企业。这些公司分为风电机组轴承、海底电缆、监测传感器等。解决碎片化技术问题的核心是深入现场调查。 4、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5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实现高增长。 10月份,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占新车销量的比重首次突破50%。零碳解读: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高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联络会上解释了原因: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计划在2026年减半,部分消费者倾向于提前购车。 5.世界冷杉的建设ST 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装置开工。 11月8日,全球首台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四期工程完成首次混凝土浇筑,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作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该机组采用中国华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新型高温合金材料,实现了主要高温材料技术的完全自主控制,突破了传统燃煤发电的热效率瓶颈,实现了“少实现”以少煤多发电。 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较常规机型提高发电效率约4个百分点,单位电煤耗降低每年减少约1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5万吨。 零碳:项目建成后,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将刷新全球火电机组最高参数、最低煤耗新纪录,大幅提升燃煤发电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同时推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全面提升,为是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C.COP30 六区。COP30前夕,多国签署《贝伦宣言》。当地时间11月7日,COP30开幕前夕,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贝伦气候峰会落下帷幕。中国和欧盟等4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饥饿、贫困和贫困问题的历史性文件《贝伦宣言》。以人为本的气候。行动.この宣言は、気候変动の影响における着しい最も弱いにある人々の保护を世界的な気候変动対策の中心に据え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零碳解读:《贝伦宣言》呼吁“根本性改变”,承诺将解决气候变化影响分配不均问题作为气候行动的核心目标,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和国情的原则。行を达成し、十分な食料や社会保障などの人権を段阶的に実现するのに役立つと强调している。七、中方在COP30上发起“清洁炉灶”南南合作倡议。当地时间11月10日,在COP30中国角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层论坛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宣布了“清洁炉灶”倡议。 “清洁炉灶”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倡议。生态环境を保护するのを支持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零碳诠释:初步计算表明“清洁”“一灶”旗舰项目预计将惠及相关发展中国家近百万人口,帮助相关国家减少约1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近万人因雾霾和室内污染过早死亡,约30万公顷森林免遭砍伐。8、黄润秋: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将持续不减。当地时间11月10日,首届COP30中国角举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实践”边会在巴西贝伦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边会上向国际社会发表讲话,全面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建设美好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各领域、全流程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减碳、减排、绿扩、促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一大步。零碳解读:今年3月,我们将钢铁、水泥、铝基业纳入碳市场管理。扩大的碳市场覆盖了60%以上的碳排放。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引进量均居世界第一。首先,全社会每消耗3度电,就有1度电转化为绿色电力。冰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增强。 9、刘振民: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者和实施者。当地时间11月10日上午,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刘振民在巴西贝伦召开COP30。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上,他指出,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绿色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他还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是一条可以兼顾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民生保障等多重目标的发展道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正在崭露头角。正在取得良好的成绩结果。刘振民介绍,近年来,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全、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组成的“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超过18%,尽管各国资源能源禀赋存在差异,绿色低碳发展不断产生新进展。虽然绿色低碳转型的基本原理和面临的挑战不同,但我们必须坚定转型信心,共同迈向绿色低碳的未来,行动不能停止,力度不能减弱。零碳解读:过去十年,全球风电、太阳能项目平均度电成本(LCOE)分别下降了60%和80%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创新和中国制造。 ,中国工程。当前,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革命和科技创新正在发生,全球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宽领域的绿色科技创新浪潮。我们必须打破技术壁垒,构建促进创新和开放合作的技术生态系统,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转让和传播,将气候变化挑战转化为经济增长新机遇,共同塑造更具韧性和可持续的未来。 10、李高: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双碳”工作,并采取一定行动。当地时间11月1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嘎在COP30中国角举行的“碳峰值与中国碳中和”边会上o 发表讲话,系统介绍了中国在落实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方面的有力行动和一系列成果。李高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全球气候治理。自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202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来,我们以强有力的行动稳步推进“双碳”工作。这是国家层面确定的,体现了中方尽最大努力支持《巴黎协定》实施的责任和承诺。今年10月,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重要举措,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默兹。 “十五五”期间,中国政府将加快从能源消费双重管理向碳排放双重管理转变,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 COP30碳专题辩论开始。贝伦会议将如何解决实施中的“难题”?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届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亚马逊雨林地区帕拉州首府贝伦开幕。今年的贝伦会议也被各方称为“落实会”,备受期待。在全球近十年气候变化谈判花费了大量精力建立一套全面的规则体系,特别是《巴黎协定》的细节。这些规则基本上是在 COP26(格拉斯哥)等地方最终确定的,该过程自然会进入下一阶段:实施商定的内容并在实践中实施。 COP30正处于从“桌面讨论”到“实地行动”的转折点。 COP30ンがされる中、参加者が会议室を行き来した。图像/CI